1987年英利集团成立,1998年进入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1999年承接一个年产3兆瓦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是全球较好的太阳能光伏企业。
一、产业布局
英利以“生产老百姓用得起的绿色电力”为使命,力推光伏平价上网,依托长期积累形成的创新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文化优势,发展成为集光伏组件制造、光伏系列产品开发与应用、电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及建设运维、低碳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城市运营服务及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酒店餐饮、现代金融和绿色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
英利总部位于河北保定,在衡水、蠡县建有产业园区,在天津建有出口基地,在海南建有太阳能电池研发和生产的高科技生产基地。在全国16个省份设有省级公司业务涵盖31个省级行政区,在全球设有31个分支机构,产品服务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利致力用好的光伏发电技术和产品为客户带来全新的光伏消费体验,在全球,已有超过20吉瓦的英利光伏组件为各类用户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平均每年可发电220亿度,每年预计能够为全球减少14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植树7亿棵。
二、技术创新
英利高度重视光伏前瞻技术和关键技术研发,坚持高质量发展,创建创新品牌,拥有“光伏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光伏技术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光伏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以及“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光伏)五大创新平台,成为光伏行业中平台资源较多的企业。与荷兰能源研究中心、挪威材料与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华北电力大学等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和高端人才培养项目,设有院士工作站,与美国杜邦、德国瓦克、睿纳等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光伏组件产品和技术研发代表了行业较高水平。作为全球取得CGC鉴衡、美国UL和TüV莱茵三大机构认证的自主开发的双面发电产品英利“熊猫”,具有发电量更高、耐久性好、机械性能强等优点,其综合效率达24.63%,背面效率达19.1%,在中国光伏“领跑者”示范项目中,有50兆瓦地面电站全部使用英利“熊猫”双面发电产品,增益率高达19.02%,发电量比常规组件高出30%。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容量磁悬浮飞轮储能技术,20千瓦时磁悬浮飞轮储能实验样机填补了我国飞轮储能系统装置的空白。采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硅烷法”生产的太阳能级和电子级高纯硅料,具有闭环式生产、无污染、高纯度、低能耗的特点,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截止目前,英利累计研发投入35亿元,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科技项目26项,主持和参编行业标准超过82项,累计申请中国专利2389项,获得授权2073项。PCT专利申请13项,其中“太阳能电池片及其热处理工艺”发明专利分别在美国、日本、欧洲授权。获科技进步奖27项、市级科技进步奖28项、科技鉴定成果25项。申请类别涉及化学类、机械类、半导体类、电学类、物理类等,广泛覆盖了光伏产业、飞轮储能产业、高纯硅材料产业和相关配套产业。自2012年至今,英利连续7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位居国内同行业前列,被评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